
105學年度入學
| 姓名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 (一)教育心理組 | ||
| 林芳伃 | 護理職場霸凌與憂鬱及離職傾向之關係探討 | 張麗麗 | 
| 蘇俐菱 | 國中生之父母心力控制、自我分化與幸福感知相關研究 | 羅素貞 | 
| 周玉華 | 事工壓力、倦怠、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之現況及其關係-以基督教教會教牧者為例 | 張麗麗 | 
| 周玉華 | 基督教教牧工作壓力、工作倦怠與心理健康關係之探討 | 張麗麗 | 
| 李昀庭 | 以放聲思考法探討原住民國小高、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閱讀科學文本之理解策略 | 陸怡琮 | 
| 巴巧詩 | 排灣族學童族群認同與族語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 陳品華 | 
| 林芳伃 | 護理職場霸凌、機構特徵、憂鬱與離職意圖之關係探討 | 張麗麗 | 
| 蔡琇婷 | 國小高年級家長情緒能力、正念教養與學童情緒能力關係之研究 | 陳品華 | 
| 林筱玟 | 樂齡大學學員動機歷程之研究:成功老化的觀點 | 葉俊廷 | 
| 石書珊 | 高齡志願服務者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成功老化之相關研究 | 羅素貞 | 
| 賴偉恩 | 屏東縣原住民族國中生族群接觸、族群社會化群認同之關係研究 | 羅素貞 | 
| 許銘棟 | 老人長期照顧機構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心理調適歷程之研究 | 葉俊廷 | 
| (二)諮商與輔導組 | ||
| 何佳穎 | 青少年完美主義、復原力與正負向情緒之關係研究 | 吳佩真 | 
| 白建倫 | 中年男性生涯轉換歷程中自我認同形塑之探討 | 王大維 | 
| 盧力菁 | 台灣陣頭參與者之心路歷程探究-以南台灣老中青三代之參與因素 | 邱珍琬 | 
| 黃思萍 | 焦點取向團體諮商對國中中輟、虞輟生自我概念、行為表現之輔導研究 | 洪菁惠 | 
| 陳鵬元 | 諮商隱喻之互動內涵研究 | 洪菁惠 | 
| 何佳穎 | 台灣青少年六向度完美主義、復原力與正負向情緒之關係 | 洪嘉欣 | 
| 曾聖傳 | 中高齡者時間觀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 陳品華 | 
| 黃温如 | 從孤軍奮戰到合作取向: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的照顧經驗圓滿歷程 | 葉俊廷 | 
| 盧力菁 | 臺灣陣頭參與者之心路歷程—以南臺灣陣頭為例 | 邱珍琬 | 
| 賴雅蘋 | 藝術才能自閉症青少年家庭照顧者的生命意義之研究 | 黃素雲 | 
| 陳燕 | 諮商新手個別諮商之人際行為分析 | 葉寶玲 | 
| 蔡廷瑋 | 自我悲憫對大學生之身體意象的影響 | 朱慶琳 | 
| 辛昱融 | 簡版復原力量表之信效度驗證 | 吳佩真 | 
| 吳怡萱 | 異性戀家長對同志態度正項轉變之歷程研究 | 王大維 | 
| 楊忠霖 | 穿過你和他而擁抱我:以心理位移重新框架自我的認同之旅 | 洪菁惠 | 
| 周湘婷 | 基層員警壓力、自我慈憫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 陳品華 | 
| 凃伶錡 | 幼兒園教師與遊戲治療團隊跨專業合作經驗探討 | 朱慶琳 | 
| 吳佩嬅 | 自我概念清晰度、尋求再保證與憂鬱之關聯 | 洪嘉欣 | 
| 許元樵 | 國小專任輔導教師對校園性騷擾事件學生行為人實施心理輔導之經驗 | 王大維 | 
| 陳昱汝 | 出現專業能力問題的諮商學習者相關經驗之研究 | 黃素雲 | 
| (三)在職專班 | ||
| 陳錦慧 | 自我探索關係復原之研究 | 黃素雲 | 
| 邱秀蓮 | 一位國小教師學習佛法、教師專業成展與親職育實踐的自我敍說 | 王慧蘭 | 
| 林翠玲 | 國中生正念減壓團體成效之研究 | 葉寶玲 | 
| 鄧詠靜 | 輔導精神疾病國中生與系統合作經驗 | 葉寶玲 | 
| 陳麗芬 | 新手居家服務督導員工作壓力與因應 | 葉寶玲 | 
| 林春惠 | 居家服務員個案工作之性騷擾與因應 | 葉寶玲 | 
| 陳瓊銀 | 高雄市幼教閱種子教師推動幼兒閱讀之方式及影響 | 鄭瑞菁 | 
| 郭如鳳 | 一位成年女性敘說童年逆境經正念之覺察與自我悲憫 | 洪菁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