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年度入學
104學年度入學
姓名 |
口試通過日期 |
論文題目 |
指導教授 |
(一)教育心理組 |
|||
林榕銹 |
|
口腔衛生教育介入對日間照護機構高齡者口腔衛生知識、行為及口腔相關生活品質的影響 |
郭郡羽 |
陳姝蓉 |
|
父母依賴導向與成就導向心理控制對子女生活適應的影響之探究 |
張麗麗 |
賴世豪 |
|
社群網站的自我揭露話題與其揭露對象之相關探討 |
羅素貞 |
康惠子 |
正念減壓教育方案對居家照顧服務員心理健康之效果研究 | 洪菁惠 | |
林榕銹 |
|
口腔衛生教育介入對高齡者口腔照護知能與生活品質之影響 |
郭郡羽 |
蘇俐菱 |
|
國中生父母心理控制、自我分化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研究 |
羅素貞 |
賴世豪 |
|
社群網站之自我揭露、社交自我效能與主觀幸福感知之關係探討 |
羅素貞 |
陳姝蓉 |
|
依賴與成就導向父母心理控制與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關係:依賴與自我批評的中介效果 |
張麗麗 |
(二)諮商與輔導組 |
|||
鐘裕燕 |
6/19 |
大學生人格特質、生命意義與靈性健康之關係研究(106.01.06計畫通過) |
吳佩真 |
鄭群達 |
|
諮商師參與「同志諮商能力提升訓練方案」之成效研究 |
王大維 |
吳 紀 |
|
藥癮復原者重返職場之歷程研究 |
黃素雲 |
毛鈞平 |
|
台灣基督信仰大學生靈性掙扎量表之編製 |
張麗麗 |
翁笠綺 |
|
父母離異兒童參與焦點解決取向藝術治療團體之歷程研究 |
洪菁惠 |
洪琳絜 |
|
女性外籍看護工在台遭遇歧視經驗與其因應之探討 |
王大維 |
蔡嘉芳 |
|
初婚女性進入繼親家庭之經驗歷程 |
黃素雲 |
陳凱莉 |
|
以生涯未定向學生為例-當社會認知生涯論遇上塔羅 |
洪菁惠 |
林芳儀 |
|
大學生情緒困擾與因應方式之關係:以復原力為調節變項 |
吳佩真 |
李芝菱 |
|
青少年依附關係、孤寂感、情緒困擾之相關研究 |
吳佩真 |
呂紹誠 |
|
一位實習生的實踐與省思-以《老子》初探道家諮商策略之自我敘說 |
洪菁惠 |
廖梦如 |
|
專任輔導教師專業養成與輔導工作經驗之研究 |
葉寶玲 |
吳紀 |
|
藥癮復原者重返職場經驗之研究 |
黃素雲 |
吳一敏 |
|
社會支配取向在人際關係與主觀幸福感之角色:以地勤人員為例 |
朱慶琳 |
顏原達 |
|
實習心理師接受催眠治療訓練改善助人專業焦慮之經驗:詮釋現象分析 |
洪菁惠 |
林宏南 |
|
正念、心理彈性、情緒調節與心理健康之關聯性探究 |
張麗麗 |
邱信豪 |
|
聽覺障礙大學生諮商經驗研究 |
葉寶玲 |
何佩軒 |
|
國中小學生道德疏離與霸凌及旁觀者行為關係之探討 |
張麗麗 |
毛鈞平 |
|
「宗教與靈性掙扎量表」應用在成人基督教徒之信效度及現況之探討 |
張麗麗 |
郭奕宏 |
|
建構個人諮商型態之自我述說研究 |
黃素雲 |
呂紹誠 |
|
以《老子》初探道家諮商哲學及其諮商學習經驗 |
洪菁惠 |
翁笠綺 |
|
心理師與輕度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之系統合作經驗 |
洪菁惠 |
鄭群達 |
|
諮商心理師同志諮商工作同盟自我效能之研究 |
王大維 |
蔡嘉芳 |
|
初婚女性共組繼親家庭之經驗研究 |
黃素雲 |
林芳儀 |
|
大學生情緒困擾與因應方式之關係:以復原力為中介變項 |
吳佩真 |
呂巧雯 |
|
大學生依附與幸福感之關係:以生命意義為中介變項 |
吳佩真 |
李芝菱 |
|
青少年依附關係與情緒困擾之關係:以孤寂感為中介變項 |
吳佩真 |
洪琳絜 |
|
全職實習諮商生涯承諾之研究 |
黃素雲 |
陳凱莉 |
|
社會認知生涯理論融入塔羅技術在大學生生涯未定項之探究 |
洪菁惠 |